期刊简介Magazine

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。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,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,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。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。 ... 更多

投稿须知Instructions

一、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,勿寄个人,以免延误。 二、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,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。非经同意,电子邮件、软盘、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。 三、寄交... 更多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杂志导读 > 2015 > 06 >

《十八春》的生产现场与张爱玲的政治化写作

作者: 巫小黎

摘要:张爱玲以“梁京”之名发表的《十八春》《小艾》,褪去了“华丽”与“苍凉”的底色,成为五十年代“翻身文学”、“服务文学”的仿制品,此为张爱玲向政治化写作转轨的“拐点”。赴港后完成的《秧歌》《赤地之恋》却与《十八春》《小艾》逆向而动,站在敌对政治集团的立场而写,是样貌不同,实质无异的“服务文学”。显示其政治化写作的复杂面相。社会政治转型之际,张爱玲开始“向左”投靠共产党新政府,加入赞歌合唱团,继而倒戈逆袭,呈矛盾与反向运动的特性,潜隐着投机性和报复性。曾自称写文章“从来没有涉及政治”的张爱玲。却跌入诡异莫测的政治陷阱,实在不足为训。


关键字: 张爱玲    《十八春》    《亦报》    政治化写作      


上一篇:三重文化夹缝中的李珊裳——解读陈学昭长篇小说《工作着是美丽的》
下一篇:母亲“缺席”与艾青的回乡之旅